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走进天大
走进天大

位置:首页 > 走进天大 > 国之栋梁 > 正文

矿冶先驱、教育家蔡远泽

发布时间:2022-04-16 00:00编辑:浏览次数:次

蔡远泽(1886—1945),字惠臣,号璋石。浙江德清县人,现代采矿学家、教育家。14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后又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1907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采矿专业,获硕士学位,接着进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会计专业,获双硕士学位。1918年归国,任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学教授,后升任教务长。1929年北洋大学更名北洋工学院,1930年至1932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后因肺病请辞院长。1933年调财政部任盐务学校校长。1936年任重庆盐业研究所所长。次年赴日考察盐政。回国后,至湖南创办焦炭企业,业务日益扩大,在湘、粤一带享有很高声誉。1944年日军在湖南疯狂烧杀抢掠,损失很大,难以为继。转至贵阳,创办中国煤矿企业。

蔡远泽长期担任北洋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继承严谨治学的传统,对于保证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夕曾担任北洋大学校长的著名水利学家张含英曾回忆他在北洋大学读书的情况。他在报考大学前,“家乡有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人,我向他们述说了我的想法,并问他应该考哪个系?他说:‘土木。’我又问:‘在全国大学中,哪个大学最好?’回答是迅速和准确的:‘最好的是天津的北洋大学!’后来我又问了好几个人,大家竟一致推荐去北洋。我暗暗下了决心,好!我一定考北洋。就这样,在我中学毕业后,第一个志愿就是考北洋大学,根本没有第二志愿。那时北洋在天津招生,同时也在北京招生,为了达到一定要上北洋念书的目的,我不但在北京报了名,也在天津报了名。结果我幸运地考上了!当时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考上北洋大学后,他回忆道:“虽然我在中学时学过三四年英文,成绩不错,但进入北洋后,仍然感到困难。这个学校要求很严格,教员很多是外国人,英文、德文、物理、化学等课程全用外语讲授,听起课来很吃力。两门功课不及格就降班,制度掌握得非常严格,毫不通融,所以同学的脑子中,总是考虑着降班这件事。可以说‘严格’是北洋的一个特点。 ”

他还回忆道:“北洋当时与别的学校不同,它接受了美国教育的影响,由于教员很多是美国人,所以不是间接影响,而是直接影响,把美国大学教育的一套搬了过来。不但在课堂上讲授的是美国教材,课外还先容了不少欧美科技发展情况,使学生的思想开阔,扩展了常识面。”张含英回忆的正是蔡远泽担任教务长时期的北洋大学。

蔡远泽担任北洋工学院院长正是学校最困难时期,当时北洋大学由综合变为单办工科,面临着新的发展转折,而1929年学校主楼被烧更是损失惨重,雪上加霜。在这危难之时他肩负重任,调整科系、稳定教学秩序,组织教学主楼重建。他组织拟定了全员校舍重建规划,振奋了人心。先从天津电车企业筹集到捐款一万元,重新修建了校门前的木桥,为建造新楼运送材料提供了通道。继而开工重建教学大楼,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